人体要气血平衡,才会精神抖擞,百病不侵,
人是否健康最重要的是看气血是否平衡。
我们常常听到“气虚”,那么,什么是气虚?
有没有办法来衡量判断?气虚应该怎么“补”?
01 什么是气虚?

在中医理论中,气(也称为气机或气血)被认为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重要能量。当气虚发生时,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,导致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受到影响。
02 气虚有心、脾、肺、肾之分
中医对于气虚的治疗,主要是以心、脾、肺、肾为中心进行辨证论治的。
心气虚:
心主血脉,藏神明。心气亏虚,不能运血养神,故见心悸气短,劳则加重,神疲体倦等。
脾气虚:
脾居中焦,主运化、司升清、统血行。脾气虚弱,气血生化乏源,症见饮食减少,四肢倦怠,形体消瘦,大便溏薄,面色萎黄等。
肺气虚:
肺气虚,调节水液代谢、抵御外邪的作用就会减弱,出现短气自汗,言语低怯,咳嗽气喘,易于感冒,小便不利,甚至水肿等。
肾气虚:
肾气亏虚,常见神疲乏力,腰膝酸软,眩晕健忘,呼吸浅促,呼多吸少,小便频数而清,男子遗精早泄,女子带下清稀量多或月经淋漓不尽等。
03 气虚应该怎么“补”?

饮食调理:
多食用易消化、富含营养的食物,如糯米、山药、蜂蜜、鸡肉、豆类等,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腻和刺激性食物。
适度运动:

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,如散步、太极拳等,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和增强体质。
作息调节:

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,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,避免过度疲劳。
膏滋调养:

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补气血的膏滋进行调养。柏荷堂—黄参益智枸杞膏滋是一款专为气虚体质人群的保健产品。
产品精选人参、制黄精、龙眼肉、焦山楂、茯苓、陈皮、山药、甘草、益智仁和枸杞子等多种珍贵药材,秉承古法传承,科学配比,特别适合气血不足、精神不振、气短自汗等问题。
04 气虚应该如何判断?
这里帮大家做一个小结,供大家参考:
● 疲劳乏力:感到持续的疲劳和乏力,即使在休息后也难以恢复精力;
● 气短自汗:活动量较小就容易气短,甚至出现自汗的情况;
● 精神不振:精神状态低落,缺乏动力和兴趣;
● 容易感到寒冷:对寒冷天气敏感,容易感到寒冷;
● 食欲不振:食欲减退,消化功能较弱;
● 睡眠问题:容易失眠、多梦或睡眠质量差;
● 语音低弱:声音低弱无力,说话声音小。